메인메뉴 바로가기본문으로 바로가기

null > 상세화면

2023 SPRING

逐步塑造自我的年轻工艺师们

作为年轻一代工艺师,金敏旭、裴世真和杨宥婉在孜孜追求工艺的本质价值的同时,也毫不犹豫地进行新的尝试。为了深入探究他们的艺术风格,我们造访了留下他们劳动和思索的深刻印迹的工作室。


对于那些木头上被昆虫咬过或弯曲开裂的痕迹,木工艺师金敏旭从不刻意抹去,而是将其原封不动地融进作品之中。

玻璃工艺师杨宥婉的作品特点是形状不规则、玻璃内部带有气泡,这是她扬长避短的结果。

为了给自己的劳动赋予意义,陶艺师裴世真将刻有编号的小方块密密麻麻地粘在一起制成器物。
金敏旭,解读树木时光的木工艺师

对于金敏旭而言,木工艺并不是对材料进行“设计”,而是将材料具有的本质属性及情感如实表现出来。

工作室一隅堆放的作品和材料。他在釜山海云台开设了这间名为奇米努的工作室,既接单定制家具,又进行自己的创作。



金敏旭格外青睐时光印记凸显的木材。昆虫爬行留下的细小窟窿和纹路,历经过暴风骤雨与反复自然干燥后裂开乃至弯曲的外形,因真菌侵蚀而生成的黑色斑驳花纹……他认为所有的一切都那么富有魅力,他尊重这些不完美。正因为如此,他拒绝通过特定的技术手段去掌控木材。为了如实呈现出木材的自然变化,他就将木材放在户外保存,任其遭受风吹雨打。

他在操作过程中发现,即便是很早之前切削好的木材,也偶尔会有虫子爬出来。每当此时,他总禁不住感叹,在所有工艺材料中,大概只有木材才会如此包容其他生命!基于这一原因,相比设计或用途而言,他更加注重寻找可以凸显出木材固有属性的方法。在剥去树皮之后,他总会好奇于内部情况,因此尤其喜欢对木材进行快速切削的车床操作环节。木材变形越剧烈,损伤越严重,操作越困难,其过程就越让他愉悦。

如果说金敏旭的车床操作是深入了解每块木材,那下一个步骤则又要取决于大自然的力量。经过初步加工的木材将再一次经历自然干燥,开始新一轮变化。已经裂开的部位裂痕将更深,朝向特定方向的弯曲幅度将更大。他会观察木材的变化,如果变形过于严重,也会加一些小金属进行调节。他的工作方式就是,随时追踪并调整变化中的木材。

今年是他投入全职创作活动的第九年。他是2019年“雷克萨斯创意大师奖”四位最终入围者之一,这是韩国雷克萨斯推出的一个奖项,旨在发掘并扶持工艺领域的新锐。此外,他还荣登2022年度罗意威工艺奖最终入围者名单。但他一如既往地表示,被称为创作者有点惭愧,因为他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转述树木故事的中间人。

他坦言,当初想当一名西装定制设计师,因此学了时装设计,但在首尔的生活让他心力憔悴,他甚至一度准备移民国外。但至少要掌握一门手艺,才能维持日常生活,于是他开始学习木工。他在京畿道一山地区与其他从业者一道干了三年多家具定制工作,然后南下故乡釜山开启了作品创作活动。目前,他作为创作者已经立稳脚跟,其作品在多个精品店里销售,也拥有了一些喜欢他的粉丝。

时至今日,他仍象以前一样承接家具定制的工作。每到这时,他就会重新变回客户至上的设计师,制作中规中矩的精致家具。无论是作为创作者,还是作为定制家具设计师,他都从不强求。当创作者,就倾听树木的故事;当设计师,则倾听客户的要求。他的唯一梦想是,希望有一天能在雕刻木材时将自己的想法适当融入其中。他担心这抑或是一种野心,便一直压在心底,寄期望于遥远的未来。

金敏旭的木工艺是自学的,他凭借橡木作品《本能》荣登罗意威基金会工艺奖最终入围者名单。
首尔工艺博物馆提供

裴世真,歌颂劳动的陶艺师

在开始造型之前,裴世真会制作一系列小方块并编上编号。这些编号已经排到345700,直 观反映出他为创作倾注了多少劳动与时间。




工艺的魅力之一在于,创作者的劳动与时间会忠实地呈现在成果之中。浅薄的欺骗或做假是行不通的。陶艺师裴世真就是如此。他将一系列刻有编号的小方块密密麻麻地粘在一起制成器物,有时也会推出绘画等平面艺术作品。他的创作始于2008年,大学三年级时,小方块的编号从1开始。15年后的今天,编号已经排到345700。

1999年,裴世真考入首尔大学美术学院,却无法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幸亏积极参与戏剧社团的活动,才不至于离开学校。因为需要自食其力赚取学费,他早早休学,进入网页设计公司和展览设计公司工作,晚上则从事剧团的宣传事务。剧团的工作几乎没有什么收入,但每天晚上可以看戏,对他是一件感恩又幸福的事。他直到27岁才重返校园。

陶艺技法主要分为拉坯成型、泥塑成型、手塑(泥板成型和泥条盘筑)。在熟悉多种技法的过程中,个人操作方式通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变化。但他很快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以及想要表达的内容,就此深耕不辍。有一天,他正在做陶瓷初级课程的作业——泥板成型,一位学长从他身边走过时称赞了一句“做得不错”,就是这句话使他走上了陶艺师之路。

他沉醉于对陶瓷的兴趣之中,越做越觉得陶瓷工艺的关键在于时间。创作者无法调节或控制泥料干燥的时间、在窑内烤制的时间等。难以克服的物理时间,尽管存在一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难题,但其中大部分恰恰也可以由时间来解决。自己的劳动必须顺应时间的宿命——他很想为此赋予深意。第一步就是制作了很多小方块,在每一个小方块上刻上编号,作品名称中出现的数字代表着作品所使用的所有方块的编号。此外,他的作品名称中常常出现“等待戈多”一语,这来源于他所喜爱的一部同名话剧。剧中人物无从知晓“戈多”是什么,只能无休无止地等待下去,这与陶艺师无法掌控结果,只能苦苦等待泥与火的时间十分相似。

裴世真的工作室位于首尔笔洞,他也在这里向一些非工艺、设计专业的人教授陶瓷课程,今年已经是第七个年头了。年轻创作者经营工坊的原因之一在于,仅靠出售作品难以维持生计。他也同样如此,对外授课是为了延续创作活动。不过,现在的情况已经大大改观。只有了解并且喜爱工艺的人越来越多,工艺师才能长期进行创作。有鉴于此,近来,他正在带着强烈的使命感全力制作高水平陶艺培训内容。只有懂得欣赏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壮大,工艺的生存空间才能得以维系。


< 《WFG 282260-284565_1》,2019年,33×33×35厘米。作品标题由英文字母以及用于作品的所有方块的编号构成,英文字母是他特别喜欢的话剧《等待戈多》的缩写。

裴世真认为,只有懂得欣赏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壮大,工艺的生存空间才能得以维系。为此,他在位于首尔笔洞的工作室面向普通人教授陶瓷课程。

杨宥婉,热衷于特殊实验的玻璃工艺师

早在几年前,一些年轻工艺师就开始打破创作者与设计师之间的边界,受到各方瞩目。创作者强调个性,设计师则需要与品牌合作或者在考虑市场性的前提下推出可批量生产的产品,这些工艺师兼具了两种身份。玻璃工艺师、设计工作室“莫瓦尼玻璃”的首席代表杨宥婉便属于这一类群体。她在独树一帜的创作道路上不断前行,与此同时频频承接美容、家居、餐饮等诸多领域的订单,根据品牌特性创制出多种作品。

她巧妙运用吹制法,其作品特点是形状不规则、材料多元、玻璃内部带有气泡。值得一提的是,形状不规则和带有气泡是其扬长避短的结果。玻璃吹制工艺师普遍认为有气泡是瑕疵,是因为技术不过关造成的。杨宥婉也曾一度为怎样彻底去除气泡而犯难,但她后来转变思路,决定故意多制造些气泡,用其构成图案。形状不规则的原因也是如此。满月形瓷瓶反而因为左右不对称而充满魅力,同样的道理,不规则作品也会因观察角度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从而带来视觉上的新鲜感受。

杨宥婉还积极尝试用树木、陶瓷、金属等多种材料进行创作。她曾在大学时期做过由陶瓷碗搭配玻璃盖组成的餐盒,并凭借这一作品获选优秀学生参加米兰设计周,进而获得了在英国敏特画廊和沙驰画廊举办展览的机会。以此为契机,她开始尝试将玻璃与其他材料相结合、给玻璃上釉或大漆、用铜箔技法上色等,寻找独具个人特色的方法。

在与品牌联名合作的作品中也很容易找到杨宥婉的名字。满足客户诉求的过程成为她寻找新灵感的机会。例如,为所在建筑由世界级建筑师彼得•马里诺设计的“本得尚(BOON THE SHOP)”清潭店设计吊灯,于她便是一项全新的挑战。客户提出想把由7根充满气泡的玻璃棒捆扎而成的巨型吊灯悬吊于天花板上。她充分运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提出解决方案,成功完成了这个项目。水疗品牌“瑞士完美”提出的设计要求则是用玻璃表现出水的特性,她不但据此完成任务,还将这一理念延续到盘子、调料碗等器皿的设计上。

杨宥婉经营的品牌“莫瓦尼玻璃”拥有批量生产线。她强调,这些工作无法凭一已之力完成,因此组成团队携手合作至关重要。她能够勇于进行多种尝试并出色完成多种项目要得益于她有工业设计的专业背景这一点。为了当一名汽车设计师,她进入设计学院,却碰巧接触到了玻璃工艺,从此走上了全职创作者的道路。在她身上,既有设计师的项目规划能力、对不同材料的好奇心,又有工艺师的一双巧手和审美趣味。她的未来计划是经营好设计工作室,以玻璃工艺为主线,尝试采用吹制法制作各类玻璃饰品、家具,继而进一步向空间设计拓展。(重观译)

杨宥婉工作室位于三层,分为工坊和起居室两部分。起居室是她的私密休憩空间,一侧墙壁全是置物架,不仅放置着她自己的作品,还有很多旅行时收集的小物件,传递出一种令人心情愉悦的能量。

工坊一侧桌面上陈列着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花瓶。杨宥婉热衷于尝试用树木、陶瓷、金属等材料进行创作。可以说,她就是以此进一步巩固了自己作为玻璃工艺师的身份。



朴恩英 自由撰稿人
李民熙 摄影家

전체메뉴

전체메뉴 닫기